4月7日晚,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资助并协办的“复鸣——协和百年管风琴音乐会”在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举行。历经艰难修复,建造于1921年的协和管风琴在沉寂八十一年后再度奏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同志及王贺胜、张雨东、游钧等有关部委领导,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管风琴修复捐助者、香港著名企业家及公益人士胡应湘爵士及夫人胡郭秀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夫妇等众多医学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人士,原院校长巴德年、刘德培和原党委书记钱昌年等老领导,院校领导班子成员,各所院主要领导,院校老职工、管理干部、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盛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首先致辞:
尊敬的李斌主席、王志珍主席、胡应湘先生,尊敬的医学界、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及社会各界人士,亲爱的院校同仁和同学们:
今天,202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将在此地——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重新奏响协和百年管风琴。
协和医学院的这部管风琴建造于1921年,至1942年,奏响了21年。伴随着它的奏鸣,协和医学院将科学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引进中国并推动其发展,藉此福泽众生,对国家民族和世界现代医学的发展贡献巨大。其间,步达生先生确定北京猿人这一进化人种;吴宪先生提出了蛋白质变性学说;林可胜先生揭示阿司匹林的镇痛机理;陈克恢先生提取了麻黄素并深入阐明和揭示其药理作用;钟惠澜先生关于黑热病等寄生虫病的系列发现……除了科学贡献,协和医学院还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兰安生先生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陈志潜先生与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共同探索社会改良,成为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的重要社会实践。当时,作为卫生和教育两项主要社会文明行动之一的卫生实践,就是由协和医学院主导的。肇建伊始,协和医学院就是一个身负社会责任、肩负人类使命的学校。
回首往昔,协和在管风琴的奏响中完成了众多国家、民族、人类赋予的使命。这部管风琴的鸣响,也保存了协和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愫。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进入协和,并于1942年完全占据控制学校。自那时起,这部管风琴归于沉寂。我们觉得,这是一部爱校爱国的管风琴。
1942年至今的九九八十一年间,协和可谓命运多舛,三次停办,三次复校,与国家的命运共兴衰。这部管风琴的琴台丢失,琴体在漫长的时间中破败消蚀。后来见过这部琴的老协和人称之为“残骸”。
管风琴堪称人类最复杂、精妙的宏大乐器。管风琴的鸣奏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卓尔不群的艺术性,是最能激发闻者共鸣,令人感动,使人共情的乐声,堪与承载人类复杂绵长的精神和文化。文化,是协和历久弥坚的最重要因素,而协和管风琴应该是一件最能寄托协和人共同情感的文化承载物。
几代协和人孜孜念念地想着这部管风琴。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找不出一位在当年听过管风琴和鸣之声的人。一切过往似乎都要随时间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每念及此,协和人都能真切感受到世事的无常与历史的沉重。何其有幸,在管风琴已沉寂八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能圆一个协和人共同的梦:管风琴将在今天复鸣。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站在这里,心情激动,内心有千言万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的重要指示,这是新时期国家赋予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与之院校一体的协和医学院的历史使命。
健康是在小康社会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最大的民需。我们所从事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绝不能被误解为仅是一项辅助性、服务性、居旁流位置的事业,而是一个主旨性、核心性、居主流地位的、最堪承载社会文明和民生福祉的事业,它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好承担这项事业的医学卫生健康行业和支撑这项事业的医学卫生健康产业,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如同让管风琴复鸣所需做的系统、复杂努力一样。认识到这一点,更能明确院校在新时期的工作方向和应有作为。
历尽艰辛,这部管风琴今天复鸣。在此,我代表全体协和人向资助管风琴修复的胡应湘先生夫妇,向国家文物局李群局长及其同事,向富于职业精神的卡萨翁兄弟琴厂,向协助管风琴修复工作的中国医药集团刘敬桢董事长及团队,向社会各界关心和爱护协和医学院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贤达人士,也向为此工程付出艰辛努力的协和同事们,表达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大家都在期待这场管风琴的再度鸣响。一会儿,大家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希望管风琴的奏鸣所激发起的精神和意志力,能够推动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共同事业——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发达。
感谢大家!
关于协和百年管风琴及其修复
协和管风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管风琴,是在中国建造的唯一一部剧院管风琴,也是亚洲最古老的剧院管风琴。管风琴是被誉为“人类制造的最复杂精妙的机械”。相对于常见的教堂管风琴,剧院管风琴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和更为独特的音效和艺术表现力。协和管风琴融汇了当时先进的技术,还专门加入了中国鼓、镲、铃和木鱼等打击乐器,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定制版管风琴。这部管风琴原本着意于在疗愈疾病的同时,慰藉人心。但它的作用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人们最初的预期。百年历史中,这部管风琴出现在各种文字记录中,并参与了协和医学院落成典礼、孙中山遗体瞻仰追思仪式、泰戈尔64岁生日会等重要历史事件,是除建筑外,极少数完整见证了协和百年风雨的实物性纪念品,是经国家文物局认定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堪称“协东西之德,和天地之道”的协和精神的承载者。2021年,在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各界热心人士的多方帮助下,院校启动了管风琴的艰难修复。秉持着“功能焕发,修旧如旧”的理念,历经残件整理、文物认证、海外修复、寻配琴台、国内安装、调音整音等艰辛过程,在不懈努力下,历经八十一年漫长沉寂之后,这部一百零二岁的剧院管风琴终于再度鸣响。
音乐会由白岩松和敬一丹共同主持,以《因爱复鸣》《百年风华》《时代乐章》三个乐章,分别呈现了管风琴复鸣是协和大爱与责任的写照,人文精神是协和百年历程的底色,家国与人类情怀是协和复兴奋进的动力三大主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协和医学院管风琴音乐艺术总监沈媛演奏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爱能拯救一切》《协和颂》《门德尔松:快板、众赞歌与赋格》《送别》《不忘初心》《欢乐颂》等中外名曲。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与协和医学院雨燕合唱团以诗朗诵《生如夏花》阐释了协和百年精神传承。歌唱家王莉深情演唱了《爱能拯救的一切》。
沈媛教授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让“乐器之王”管风琴气势恢宏的轰鸣声响彻全场。琴声时而如山谷回音,时而如激流汹涌,时而如春雷震荡,时而如群鸟翩飞……优雅美奂的灯光图影映照在百年壹号礼堂的穹顶,忽而历史凝照,忽而宇宙浩瀚,忽而音符流淌,忽而星河璀璨……旋律与光影交融变幻,令观众如痴如醉。
当一帧帧协和老照片在雨燕合唱团的《协和颂》咏唱下浮现,熟悉的旋律和景象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带领大家一起穿越时光,回顾百年协和与国家民族共兴衰的峥嵘岁月。
气象万千的音乐幻境,融汇艺术之美、科学之妙与医者大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飨宴。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获得观众如潮好评。他们表示,“有幸亲临现场,备受震撼”“管风琴复鸣,是对协和历史和精神的挖掘与重塑,是对医学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参加活动协和师生感慨,“医学是科学、哲学,更是艺术。每一个医生都应在知识、技术之上,与哲学、艺术共生。”“艺术氛围将更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悲悯情怀。”“学校力推管风琴音乐会,给现实的焦虑带来艺术的舒缓。”“管风琴的复鸣再次提示,如何更加秉持、弘扬尊科学济人道的协和精神,是当代协和人要认真思考和奉行的。”
协和医学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乃适大夫难俺心中感慨,赋词一首:
水调歌头·听《复鸣》管风琴音乐会
袅袅叔同曲,邃美管风琴。绵绵尔汝恩怨,倏忽若锵金!巴赫精微洪韵,合璧东西今古,门德尔松吟。天籁协和颂,娓娓道初心。
纤手伫,玉足舞,曲修森。夏花秋叶,期颐弹指候迁歆。遥想当年揭幕,高遏行云鸿志,道业满胸襟。八十一年默,重奏慨忼音!
演出当天,音乐会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人民健康、北京日报、新京报、凤凰网、腾讯视频、搜狐健康、丁香园、健康界、医学界、呼吸界、中国医学科学院视频号等媒体及平台同步直播,逾170万观众线上线下共同欣赏了这场视听大宴。
供稿:新闻中心 基金会 办公室
文字:高翠峰 胡鹏昊
图片:童林 朱兴鑫 郭志晨 郝海明 余亮
编辑:戴申倩